相关问答
1、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执行法律监督的具体方式表现为抗诉,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民事案件的抗诉条件是人民检察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人民法...
可以向其上一级反应。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事抗诉案件的审理: 1、人民法院收到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书后,应在一个月内立案; 2、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涉及新证据需要再审的,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并将指令再审决定书送达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依据刑诉法的规定,法院对抗诉案件审理时,要由审判员三人至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八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至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
一,要把刑事抗诉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严格执法,狠抓办案”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在当前反腐败和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斗争中,刑事抗诉工作的重点是有罪判无罪和重罪轻判的贪污贿赂犯罪大要案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案件及其他有重大影响的犯罪案件。对这些案件一审,二审的判决,裁定均应由承办案件的检察员专门审查并报告分管检察长,逐步完善分管检察长,承办案件检察员依法审查判决,裁定的工作制度。经检察委讨论决定抗诉时立即报上级,报下级,准备出庭。第二,上诉程序的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也必须在判决后及时提出。必须加强对死刑事件的抗诉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确实存在错误,应依法改判的,应当在判决、判决出来后,立即向上级检察院提出依据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建议法院缓刑。对终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认为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要在接到判决,裁定书后,一个月内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在两个月内审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三,依法抗诉,极为严肃。要规范抗诉工作,提高抗诉效力,进一步规范抗诉书格式,努力提高抗诉书水平。抗诉书应明确指出原判决,事实认定,裁定法律适用上的错误,明确记载抗诉的理由和依据,讲理,理解人。四、依法承担事件,严格工作制度。提起抗诉或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案件,必须作出判决,裁定有错误,抗诉理由充分,需要抗诉。审查案件时,应由检察官负责人评价,刑事检查部门提出意见,报告检察长委托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为了准确把握法院对案件的判决,及时进行抗诉工作,各级检察院应依法到同级法院讨论重大、困难案件的审判委员会会议。法院决定开庭审理的抗诉事件,同级检察院必须选择业务素质好、有经验的检察官出庭的必要时,检察长必须亲自出庭。五、各地检察机关应及时总结刑事诉讼工作经验,研究诉讼工作问题,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报告诉讼工作重大情况和问题,上级检察主管业务部门应加强下级检察诉讼工作指导,不断完善刑事诉讼工作制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4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16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