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公寓与住在的区别:一、规划管理:经营性公寓的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建筑外檐按公建标准控制,建筑外部不得设置阳台,规划间距按公建标准执行...
其一,建筑面积百分比不受限制;在中央商务区内,的建筑面积占项目总住宅面积的比例不受限制;而普通住宅的建筑面积与总住宅面积的比是有限制要求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住宅和公寓没有本质区别,我国的土地用途划分上原本只有住宅、商业用途、文教用途等,其中并不包括公寓这一项。很多公寓立项的时候,其实不是住宅就是写字间,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至于说公寓,大多只是地产商的一种宣传手段,这个称谓本来来源于国外。但由于近期公寓很热,所以部分城市已经明确了公寓立项属于住宅。
上海公寓和住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大方面。 一、规划管理:经营性公寓的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建筑外檐按公建标准控制,建筑外部不得设置阳台,规划间距按公建标准执行,物业管理用房等相应配套服务设施按照相关规定在公寓内部安排。 1、规划配套指标 居住型公寓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安排,或者按居住区标准缴纳小配套费。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配建指标执行。 混合型公寓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的50%安排,或者按居住区标准的50%缴纳小配套费。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配建指标执行。 酒店型公寓的各项规划指标按照公共设施标准执行。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酒店配建指标执行。 2、层高控制 居住型、混合型公寓建筑标准层层高应控制在4.2(有的地方控制在3.6米)米以内。当标准层层高大于4.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均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 酒店型公寓建筑标准层层高应控制在5.6米以内。当标准层层高大于5.6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均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非住宅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不计入超高范围。 二、土地属性及年限:居住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住宅用地,使用年限70年(有的地方50年);混合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综合用地使用年限50年;酒店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商业用地,使用年限40年。 四、设计及验收:经营性公寓按照公建设计标准执行,工程竣工验收执行非住宅技术规范。居住型公寓的空调室外机不得外露,混合型公寓须设置户式空调,酒店型公寓须设置中央空调。 五、使用:居住型公寓的房地产权属登记参照住宅有关规定办理,水电费同普通住宅一样按民用计算;混合型公寓、酒店型公寓的房地产权属登记参照非住宅的有关规定办理,水电费按商用计算。 总之,居住型公寓在土地性质和使用权属上跟普通住宅没有明显的区分,只是市场引入的一个概念而已,但是由于其使用功能上的特点(一般单位面积较小,人群显得相对密集,对防火和疏散有一定要求)有的地方性法规要求在设计及验收上参照公建设计和验收标准执行。 以上就是上海公寓和住宅的差别。
其一,建筑面积百分比不受限制;在中央商务区内,公寓的建筑面积占项目总住宅面积的比例不受限制;而普通住宅的建筑面积与总住宅面积的比是有限制要求的。其二,公寓的日照条件比住宅差;按照《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居住产品中的住宅,必须满足日照,采光等相关条件。因为公寓不一定,所以同一栋楼公寓的日照条件比住宅差。其三,土地性质不同的住宅只能建在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上,公寓可以建在住宅用地上,也可以建在综合用地(商业住宅)、商业用地和教育用地等其他性质用地上。其四,产权年限不同的住宅产权年限多为70年,商业型公寓根据用地性质产权为40年或50年,其五,水电费计算不同的公寓水电费按商业计算,普通住宅水电费按民间计算。其六,公寓不能定居公寓。如果实际建在商业用地上的项目是商业性质,就不能定居。如果是在住宅用地上建起的满足一定条件,比如60平以上,根据不同地区的要求不同,有些地方也是可以落户的。其七,价格定价不同一般来说,公寓的单价是比住宅高的,且以小面积户型为主。其八,生育票用途栏登记不同监督部门登记公寓所有权时,必须明确为公寓,在生育票用途栏登记为公寓。其九,公寓不享受就近入学在很多地区,公寓性质的住宅是不能成为教育地产的,也就是说不能让孩子就近入学。其十,贷款利率与首付不同,公寓性质属于商业房地产,银行商业房地产贷款首付和利率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37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9,535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