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对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的损害存在过错的,应当认定其存在医疗过错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的责任程度分为四类:(一) 完全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引起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医疗过错损害赔偿的前提是要进行医疗过错鉴定,医疗过错鉴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法院决定鉴定,由法院内的技术部门统一对外委托;二是申请鉴定,即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鉴定申请,法院同意后,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员,达不成一致的,由法院指定,权限却十分广泛,只要诉讼过程中需要鉴定,都可以采取司法鉴定的方式进行,医疗过错鉴定的鉴定人,在鉴定书上签字或盖章,实行个人负责制。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医疗事故中医疗过错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①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的后果完全由医疗过错行为引起的。②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的后果主要是由医疗过错引起的,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③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的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引起,医疗过错行为起着次要作用。④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的后果大多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医疗过错行为起着轻微的作用。
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责任,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 2、医务人员对发生该损害存在过错。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7人已浏览
303人已浏览
288人已浏览
27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