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通俗来说,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
合同欺诈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产的违法行为。上述欺诈数额较大的,涉嫌合同欺诈,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履行中欺诈行为: (一)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二)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三)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四)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五)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合同中存在欺诈行为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
、买卖合同欺诈的情形: 1、假冒合同主体进行欺诈 在生活实践中,犯罪分子往往本身不具备成为买卖合同卖方主体或买方主体的资格,而利用种种手段掩盖或隐蔽其真实身份,制造假象,使被害当事人与之签约,以达到获取不法得利的目的。 2、利用被欺诈方心理进行欺诈 这种形式的欺诈往往出现在即时结清的买卖合同中,犯罪分子抓住被欺诈方某些心理进行欺诈,犯罪分子往往将几种手法同时使用,使被害方上当受骗,而事后无法找到诈骗方,以致无法挽回损失。 3、伪造、变造或虚构标的物 在标的物上做文章从来是利用买卖合同进行欺诈的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法之一。 4、利用合同条款的模糊性、歧义性、不完备进行欺诈 钻合同条款表达形式的空子,利用被欺诈方的疏忽进行诈骗,牟取非法利益是欺诈人常用伎俩之一。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素: 欺诈者有欺诈意图。 2、欺诈者实施欺诈。 3、被骗人因欺诈而陷入误解。 4、被骗人因误解而表达意思。 根据2021年《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欺诈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另一方违反真实意义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行为的,欺诈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9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128人已浏览
1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