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经济犯罪涉及的罪名众多,要根据所涉嫌的罪名来确定具体的处理方式。根据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
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影响今后的贷款和办理信用卡每当你逾期产生后第二天,你的名字就会同时出现在银行内部系统,随后行长和风控都会看到。逾期后,信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缓刑考验期内再次犯罪,应撤销缓刑,数罪并罚。 1、根据刑法第76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2、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3、第69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九十四条之规定,龚某构成合同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由于数额特别巨大,两罪并罚,龚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 2.龚某的行为同时给银行资产和声誉造成损失。实践中,银行员工涉及的诈骗案件大多表现为银行员工与外部人员串通、合谋,或者参与共同实施诈骗犯罪,或者以协助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等方式提供便利。一旦银行员工被认定为构成此类犯罪,银行在民事诉讼中可能会因以下理由承担责任: 一是员工行为系职务行为或构成表见代理,银行承担合同责任;二是员工在办理业务时存在犯罪行为导致法院认定合同无效,银行对损失承担过错赔偿责任;三是员工的犯罪行为侵害了他人权益,银行承担侵权责任。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对于何为“明显过错”司法实践中并无定论,但通常情况下,一旦银行员工被认定为构成诈骗犯罪,被其诈骗或与之订立所谓合同的客户或其他第三方就会以职务行为、表见代理或银行管理有漏洞、对损失形成有过错等为由,要求银行承担民事责任。而法院大多会认定银行员工独立实施或参与犯罪构成侵权,并判令银行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银行在民事诉讼中很难完全免除赔偿责任
涉众型经济犯罪多涉及投资理财、私募股权、理财产品等领域,属资金密集型犯罪,通常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形式,其涉案金额大、受害对象多、波及范围广,如何有效防范此类案件风险成为当前金融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7人已浏览
151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4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