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申诉与再审申请权,是由法律设定的当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保护的权利手段,都属于诉权的范畴,因此,实务中常常被混用甚至混...
申诉与再审申请权,是由法律设定的当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保护的权利手段,都属于诉权的范畴,因此,实务中常常被混用甚至混...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各种方面,再审抗诉与二审抗诉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它们的标的物不同,再审抗诉指的是对尚未发生法律约束力的地区各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进行纠正,而二审抗诉通常针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法院判决和裁定;其次,它们的提出方不同,二审抗诉由第一审法院同级别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提起,而再审抗诉则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或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第三,它们的受理机构不同,二审抗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负责接收,而再审抗诉则由同级人民法院接手处理;最后,它们的时限要求不同,二审抗诉需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而再审抗诉未设定明确期限限制,但若涉及原判无罪案件,再审抗诉需遵循追诉时效规定。关于抗诉的目的以及其法律效力,二审抗诉旨在阻止第一审法院判决生效,防止有误判决得以执行;而再审抗诉的目标在于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二审抗诉会使第一审判决、裁定无法产生法律效力;而再审抗诉则不会导致原审判决、裁定在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期间的执行暂停。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九十三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向人民检察院申诉的,由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办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直接向上级人民检察院申诉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交由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受理;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受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经人民检察院复查决定不予抗诉后继续提出申诉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
第一,性质不同。再审申请权是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申请再审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投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主权利,投诉是当事人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第二,条件不同。申请再审有时间和管辖限制,即当事人必须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生效后两年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投诉既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管辖权限制。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检察机关等机关投诉。第三,效果不同。当事人的再审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再审;投诉不一定导致再审程序,而是人民法院和其他机关发现裁判错误的渠道。
在再审程序中,向法院提交答辩书是指向法院提交一份反驳对方指控的书面答复,这个行为与答辩的原因相结合便构成了应诉这一术语。从更为通俗易懂的角度来看,当有人对您提出指控时,您需立即做出回应,答复对方的质疑并针对其观点进行反驳。例如,若对方指控您存在违约行为,那么您就必须在法庭上采取积极措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并非违约方,而非对此置若罔闻。 提交答辩书的过程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动因,共同构成了再审应诉的完整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则会作出裁定启动再审程序;反之,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则会裁定驳回申请。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查期限,须经本院院长批准方可。对于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通常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法院进行审理,但如果当事人按照该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则不受此限制。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可由本院再审或交由其他法院再审,亦可交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和第八十六条的规定,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9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51人已浏览
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