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把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
1、客体要件 军人战时造谣惑众的行为,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斗志涣散,破坏了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最终将导致军心动摇,对作战造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一,侵犯的客体,是军队的作战利益。 第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具有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第三,犯罪主体是一切参加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包括与战场有通讯、通信联络关系的军人。 第四,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所叙述的内容是虚假的,仍然故意宣扬和扩散,其目的是为了扰乱军心。行为人的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怯战、厌战而想躲避战斗,还可能是因为受到批评处分或者未被评功受奖而发泄报复等等。不管动机如何,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战时造谣众罪的构成要素有: 1、主体是参加作战的士兵或士兵; 主观表现为直接故意; 3、对象是军队秩序和国家安全; 4、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造谣动摇军心的行为。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对我国现行刑法作出修改。根据修正案,在战时造谣惑众罪处罚中,死刑罪名被取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7人已浏览
104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