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
1、职务侵占罪的犯罪金额按照被害单位的实际损失予以认定,共同实施职务侵占行为的,共同实施行为对被害单位造成的实际损失为职务侵占罪的数额。 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侵犯职务罪的犯罪金额被认定为受害者的实际损失,共同实施侵犯职务行为的,共同实施行为给受害者带来的实际损失是侵犯职务罪的金额。公司、企业和其他公司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性,非法占有本公司的财产,金额在5千元到1万元以上的,必须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从法条上可见,职务侵占罪在数额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参照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解释,在数额较大规定了“5000至20000元”的选择幅度,在数额巨大上,把10万元作为数额觉得的起点,而且各地区不同,具体的数额还会有差异。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二是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区分主从犯的关键在于认定共同犯罪行为人在犯罪中的作用。所以在职务侵占罪中,主犯起主要作用,从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1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198人已浏览
55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