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继承权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公民的申请,依法证明公民具有继承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活动。办理继承权公证,应遵循权利义务...
继承权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公民的申请,依法证明公民具有继承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活动。办理继承权公证,应遵循权利义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继承权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该公民有继承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继承有两种形式,一是法定继承,另一是遗嘱继承。 一、办理继承权公证,遗产为动产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或主要财产地公证处管辖,遗产为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公证处管辖。 二、办理继承权公证,申请人应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一)法定继承应提交: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及复印件);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需提供授权委托书、身份证明及复印件,委托书应经当地公证机关公证;监护人代办应提供监护人的证明材料和本人的身份证件; 申请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介绍信,说明办何公证,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关系以及有关的家庭情况; 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法定继承人中已死亡的要提供死亡证明,宣告死亡的应提供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 被继承遗产的产权证明; 被继承人的婚姻、父母、子女情况证明; 法定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 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应到公证处发表声明放弃,在外地发表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应经当地公证机关公证。 (二)遗嘱继承应提交: 前款应提交的1至5项的证件及材料;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有效遗嘱; 有遗嘱执行人的,提供执行人的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三、办理继承权公证应注意以下事项: 遗产是公民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主要包括: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有价证券、履行标的为财务的债权等。被继承人的遗产状况应清楚,例如有无典当、抵押、是否共有的情况,遗产现在何处,由谁保管,产权应没有争议。 法定继承子女应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应亲自到公证处做出意思表示。 办理遗嘱继承权公证,事先要审查遗嘱是否有效,遗嘱继承人和遗产有无变化,如有下列情况,应按法定继承办理: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的; (2)遗嘱继承人先于立遗嘱人死亡的; (3)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4)遗嘱无效部分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遗嘱继承权公证应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人未保留上述继承人遗产份额的,处理遗产时,应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财产,所剩余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继承人的原则处理。 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按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确定。
继承权公证按以下步骤办理:一、到公证处填写《公证申请表》。二、提交以下证明材料:1、继承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被继承人(死者)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死亡户口注销单》原件。3、遗产为房屋的,应当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原件。四是亲属关系证明。三、公证员审核材料和公证申请表。经审核后,公证员将出具《受理通知书》,申请人将凭《受理通知书》立案、编号、付款、复印证明材料。四、领取遗产继承公证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携带身份证明和公证费发票,到公证处领取完成的公证书。
继承权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公民的申请,依法证明公民具有继承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活动。办理继承权公证,应遵循权利义务相一致,互谅互让,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有利于家庭和睦团结的原则。继承权公证,遗产为不动产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当事人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证明、材料:法定继承应提交:(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2)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及复印件;其他代理人需提交有代理权的资格证明;(3)被继承遗产的产权证明;(4)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5)法定继承人已死亡的,需提交死亡的,需提交死亡证明及其亲属关系证明;(6)被继承人的婚姻、父母、子女情况证明及有关亲属关系证明;(7)公证人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遗嘱继承应提交:(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2)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其他代理人需提交有代理权的资格证明;(3)被继承遗产的产权证明;(4)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5)被继承人的遗嘱;(6)有遗嘱执行人的,提交执行人的身份证及其复印件;(7)公证人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0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918人已浏览
1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