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民间借贷,不能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 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
民间借贷是否属于非法集资,并不是以借贷利率来界定的。即使民间借贷利率超过银行贷款利率4倍,也只能算作高利贷,超出部分利率不受法律保护,但高利...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非法集资不是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一般是指集资诈骗罪。司法实践中,高收入、高回报表明,向集资者承诺到期支付超过银行同期最高浮动利率50%上述利息高收入高回报只是集资诈骗的外在表现。集资诈骗罪不以利息超过多少为定罪标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1、定义非法集资(根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借款利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定性为高利,视为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
1)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暴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现先前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2)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不法分子以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 (3)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不法分子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欺骗群众投资。 (4)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的信任。为给犯罪活动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超过多少利息为非法集资以掩盖其非法目的,而无实际经营或投资项目。这些公司采取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作广告等加大宣传,骗取群众信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54人已浏览
614人已浏览
514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