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有上班即可获得相应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 2、若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构成违法解除,...
劳动者合法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未及时支付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者向劳动争议仲...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不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解除的劳动合同是依法成立的有效劳动合同2、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在被解除的劳动合同依法生效后,在未全部履行之前3、双方自愿.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不受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的限制。流程:负责部门:人力资源部参与部门:用人部门财务科1、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出:公司及员工均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2、达成一致: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3、工作交接:用人部门安排员工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4、结算薪资和经济补偿:在员工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如是公司方提出解除合同,还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经济补偿;5、劳动合同解除:完成上述流程后,劳动合同按双方约定解除;6、出具离职证明: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人力资源科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7、备案:对解除的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及原电子档案进行备案,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如果劳动合同在劳动者因工负伤时到期,合同应当顺延至医疗期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双倍的经济补偿标准支付赔偿金给劳动者。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则支付一个月工资给劳动者。
根据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限定,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是从事公务,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也应以可否从事公务为依据。基于签订劳动关系解除协议就否定黄长斌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结论是不妥当的。 第一,国有公司在改革期间仍然是国有公司,其资产仍然是国有资产,其中从事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等公务的人员依然应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认为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解决了失业登记,黄长斌就不能再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观点,过于看重形式,忽视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因而不可取。1997年刑法修订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均认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应采纳“职责论”,即不是单纯通过被告人的“身份”(通常是审查有无干部履历表)来认定,而应结合被告人可否从事公务来判断其可否隶属国家工作人员。因此,黄长斌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不是取决于其形式上可否与电表厂解除劳动关系,而是取决于其实质上可否仍然在电表厂从事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等公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60人已浏览
375人已浏览
462人已浏览
3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