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我国《民法典》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据此,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人,遗嘱人通过遗嘱方式处分...
设立遗嘱不属于身份行为。身份行为,又称亲属行为,具体是指基于意思表示而发生身份关系变动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身份行为是指建立、变更、解除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遗嘱是自然人依法处分个人财产、指定遗嘱执行人、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或者依法设立遗嘱信托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同时,遗嘱中明确表明不予非婚生子女分配任何遗产是合法且可行的。根据现行的法律条文,立遗嘱者享有对于自身遗产进行自由处置的法定权益,其有权自主选择将遗产分配给哪些受赠方,而无需向他人解释或征询意见。因此,若该名亲子属于弱劳动力群体并且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立遗嘱人在遗嘱中声明不向他/她分配任何财产即构成违法行为。
1.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具有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和指定遗嘱执行人的权利。此外,公民还可以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给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另外,公民也可以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 遗嘱的形式有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公证遗嘱需要遗嘱人经过公证机关办理,并签名注明年、月、日。自书遗嘱则需要遗嘱人亲笔书写并签名,同时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需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其中一人代书,并注明年、月、日。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也需要签名。
“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为未成年的子女留下必要的遗产,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将一半房产给母亲”这份遗嘱只是部分有效。 如发生纠纷,愿意提供帮助(记住我的电话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2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