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离婚如果对方有与他人同居、重婚、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或者其他重大过错的可以直接向对方索要赔偿金,如果对方不予赔偿可以向人民法院起...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离婚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一)存在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法律所禁止而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违法行为作为构成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违法性,表现在离婚案件中,因配偶一方之违法行为致使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即为有违法性存在,主要指: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违法行为。(二)存在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它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必备要素,是构成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只有一方当事人遭受精神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才能产生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三)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侵权损害的因果关系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表现在离婚案件中亦如此。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饼居、通奸、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造成无过错方遭受精神损害的直接原因。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精神损害后果是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离婚案件中,有时配偶一方实施违法行为并不是直接针对另一方,如一方因盗窃罪被判长期徒刑,其行为可能伤害夫妻感情,给无过错方造成极大的精神损害。因此,只要配偶一方有违法行为存在,并且这种行为导致了无过错方的精神遭受损害,无论这种损害事实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造成的,均应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四)主观上有过错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侵害他人精神利益的要承担民事责任,同样过失侵害他人精神利益的也应承担民事责任。表现在离婚案件中,过错方主观上应有意图违反婚姻法或其他法律,伤害夫妻感情,导致家庭破裂的故意或过失,客观上应有实施如重婚、拼居、通奸、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离婚的,常常是一方的过错,无过错方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那离婚赔偿如何要求?换个角度讲,无过错方为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需在离婚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计算这个赔偿数额,但是这个时候,无过错方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过错方的责任才行。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培训,并在劳动合同或者培训协议中约定服务期的,劳动者服务期未满离职的,劳动者支付违约金是合法的,但违约金金额应当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本人和患者死亡时的近亲属可以作为原告提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我国法律已经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患者死亡后,其近亲属请求医疗损害赔偿的,适用本解释;支付患者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请求赔偿费用的,适用本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的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2 人。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本条例第五十条的有关规定计算,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 2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1人已浏览
638人已浏览
210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