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只有法院和仲裁委才有法律赋予的决定合同的有效性。 1、应审查劳务合同的主体,及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排除《劳动法》规定的主体范围,符合劳...
有效合同应具备的条件:(1)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法有效的合同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意思表示真实,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具备可实施性。《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劳动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主体资格。作为用人单位一方必须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等组织;作为劳动者一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必须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 2.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如根据劳动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不得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如果用人单位与未成年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从事上述工作,劳动合同也是无效的。 3.劳动合同需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订立。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必须意思表示真实,任何一方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与另一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有效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8人已浏览
314人已浏览
247人已浏览
1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