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包括两个方面: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这是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中止的关键区别所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比如,甲到乙家杀乙。1、犯罪未遂。甲带刀到乙家,打算乘乙不备杀死乙,但乙当天正好不在家。没有成功;2、犯罪中止。甲带刀到乙家,打算乘乙不备杀死乙,看到乙很可怜,就放弃了。或者当甲拿刀砍伤了乙,看到乙流血不止,自己帮助包扎,并对乙进行了施救,打110,自动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3、犯罪预备。甲打算带刀到乙家,乘乙不备杀死乙。事先准备了刀子,观察了乙的行踪,这就是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行为包括为实施犯罪事先调差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4人已浏览
548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67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