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2、向交警部门申请要求提供对方驾驶员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交强险单及对方车主身份证或法人代表证明的复印件。《民...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因违法行为造成轻伤以上的严重后果,很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事故逃逸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去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最先到达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构成犯罪的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去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肇事逃逸不会直接扣车,而是需要首先立案,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肇事逃逸被扣车辆,可以在做出鉴定结果后的5天内到交警部门领取即可,在近几年中,购买车辆的公民也是日益增多,那么在行驶车辆的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应的交通法规,如果驾驶员发生了交通事故,并且出现了肇事逃逸事件,也是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5日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车辆、机动车行驶证以及扣押的物品。对驾驶人逃逸的无主车辆或者经通知当事人30日后仍不领取的车辆,经公告3个月仍不来接受处理的,对扣留的车辆依法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10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10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警进行逃逸的判断。 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同时交通肇事逃逸和被害人因事故而死亡,还有如下情形:如果是交通肇事当场已经导致被害人死亡,行为人之后才逃逸的,由于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逃逸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就不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认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从而逃逸,但实际上被害人并未死亡,其死亡则是由于行为人逃逸,使其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就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3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274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