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四十八条(证人的资格和义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法院执行解释》第五十七条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五十四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别。 本条是关于证人的资格和义务的规定。一、证人的资格证人资格,也就是证人的范围,是指哪些人能够作为证人,哪些人不能作为证人的问题。本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根据这一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证人,是指经司法机关传唤,并有义务把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告诉司法机关的诉讼参与人。(一)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只有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才能作为证人,但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并非都是证人。
刑诉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本法只是简单的将不能辨别是非和不能正确表达的人排除在证人范围外,并没有做出其他例外规定,因此亲属证人没有任何特权,同样负有作证的义务。
拒证权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协调、平衡查明案情的需要与特定的权益或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张力。包括四个方面:1、不得强迫自证其罪;2、因夫妻关系;3、职业秘密特权;4、公务特免权。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06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