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办法法律规定是哪些?

2024-09-02
第一条为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推进我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案件的调解、和解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复议调解,是指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行政复议机关经查明有关行政争议的事实,分清是非,在不违背法律和损害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协调,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从而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的行政复议处理方式。 本办法所称行政复议和解,是指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当事人之间自行达成和解,并经行政复议机关确认准许相关和解内容,从而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的行政复议处理方式。 第四条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优先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调解、和解时遵循自愿平等、合法合理和公开公正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在行政复议调解、和解过程中充分参与、陈述表达与知悉案情的权利。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运用调解、和解方式结案: (一)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 (二)涉及行政赔偿或行政补偿纠纷的; (三)涉及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权属的行政裁决、行政确权的行政争议中,当事人就所涉权属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或者该调解、和解协议的履行需要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因行政合同纠纷,当事人之间达成新的协议或自愿解除原合同的; (五)因土地征收、征用或出让、房屋拆迁、资源环境、工伤认定等行政争议或群体性的可能影响公共利益或社会稳定的; (六)涉及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七)有关法律、法规对解决该行政争议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 (八)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可以调解、和解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当事人可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调解申请,口头提出的,应当记录在案并经当事人署名确认;行政复议机关也可以根据行政争议的具体情况向当事人提出和解建议。 调解过程中,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提出调解方案供当事人协商时参考;当事人也可以提出调解方案。 第七条行政复议机关主持调解,被申请人应当由主要负责人或者委托经特别授权的工作人员参加。 申请人、被申请人或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 第八条行政复议机关进行调解应当制作调解笔录。调解笔录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二)争议请求(答复)及理由; (三)查明认定的事实; (四)协调结果与依据。 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同意的,以上内容中的争议理由及查明事实部分可以适当简化或省略。 和解协议中应当载明当事人基本情况及和解结果。 第九条调解、和解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二)当事人对调解、和解事项具有处分权; (三)第三人无异议。调解内容或和解协议可能影响第三人的权利行使或要求第三人承担义务的,应当经第三人书面同意接受或在和解协议上署名予以明确认可; (四)调解笔录、和解协议采用书面形式,并经当事人署名或盖章; (五)和解协议经行政复议机关确认准许; (六)不具有本制度的禁止性内容。 第十条调解笔录、和解协议不得具有下列情形: (一)违背法律、法规、规章等禁止性规定和法律原则的;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三)当事人滥用权力或权利,违背社会公德的; (四)其他依法不予确认的情形。 第十一条调解达成一致的,调解笔录应当经当事人署名或盖章予以确认。行政复议机关根据调解笔录及时作出行政复议调解书。该调解书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达成和解的,当事人在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书面和解协议的同时,一并提交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复议机关确认准许和解协议的,下达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 第十二条在调解、和解过程中,当事人为达成一致而妥协认可形成的证据材料,除当事人已根据调解笔录、和解协议履行部分外,如未能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的,不得作为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证据或依据。 第十三条当事人要求按照和解协议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并符合本制度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作出行政复议调解书。 当事人要求按照和解协议或调解笔录内容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的,行政复议机关不予支持。 第十四条行政复议调解书应当加盖行政复议机关印章,其效力等同于行政复议决定书。 第十五条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办法实施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无法达成调解,和解未达成协议或者和解协议未被确认准许的,或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得以调解、和解为由拖延案件审理。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