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般来说,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最迟是六个月内执行完毕。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 第五条: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胜诉之后,如果对方拒绝履行的,胜诉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政强制法》第四十条规定,终结执行有5种情形: 1.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义务的履行必须要有特定的主体,被执行的当事人死亡,行政机关往往是先决定中止执行,以其遗产履行义务或者待其继承人承受义务。如果死亡当事人没有遗产,也没有继承人代其继续履行义务,那么强制执行程序将无法进行,这时应当终结执行。 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这种情形的原理与第一种情形相通。与自然人死亡不同,法人或其他组织中止的情形包括依法被撤销,依法解散,依法被宣告破产以及由于分立、合并等其他原因而导致终止。在上述原因中,一般只有依法被宣告破产时,才没有义务承受人。 3.执行标的灭失的。执行标的灭失一般是指作为执行标的的不可替代物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原因发生物理意义上的灭失,从而导致强制执行不再具有可能性。 4.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的。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直接依据,一旦被依法撤销,行政强制执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执行应当终结。 5.行政机关认为需要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这里其他情形是指行政决定已经没有强制执行的价值或者义务的履行实属不可能,或者义务的内容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得以实现等。
束缚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程度和方法。行政机关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严格依法行政。羁押行政行为作为行政行为下的分类,没有具体的分类。一般是指法律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条件、程度、方法等。,行政机关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严格依法行政。没有明确规定羁束行政行为的分类。它是行政行为下的一种分类,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形成对立行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9人已浏览
32人已浏览
13人已浏览
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