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拘束力 这是指行政行为具有法律规定的或行政机关所决定的法律效果,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都必须尊重并遵守之。行政机关有执行所作出行政行为的义务,...
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2、行政行为具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税务行政复议的前提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2、《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行政复议申请符合下列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 (1)有明确的申请人和符合规定的被申请人; (2)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3)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理由; (4)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 (5)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 (6)属于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范围; (7)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体就同一事实提起的行政诉讼。
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包括:(1)行政行为的确定性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的力量,即不得依法随意变更或撤销或争辩。(2)行政行为的约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相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约束力,相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和服从。主要表现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约束力。(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所谓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当事人应当先遵守或者服从。这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4)具有行政行为执行力的行政行为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有权依法采取一定措施,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⒈公定力: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假定该行为合法;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复议或诉讼而停止执行。 ⒉确定力: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不得随意更改:已确定的行政决定,公民无权自行变更;已确定的行政执法行为,非经法定程序行政单位不得随意改变。 ⒊拘束力: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后,必须按照已经确定的内容实施行为--相对人必须遵守和实际履行行政行为规定的义务。 ⒋执行力:国家强制当事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所要求的义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61人已浏览
533人已浏览
311人已浏览
2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