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伤害胎儿身体的,一般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倘若行为人故意使用药物或者其他器具伤害胎儿,旨在使该胎儿出生后成为严重精神病患者或者造成缺乏四肢等严...
1、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就是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即在于行为人是否希望损害结果的发生。 如果不希望,是过失犯罪;如果无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一、被害人不能以证人的身份成为伪证罪主体 1、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分类的规定,包括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对当事人的分类包括被害人与证人,两者是平等的,从而否定了相含的可能性。陈兴良教授在解释暴力取证罪时,也涉及到了证人与被害人的关系问题,他认为鉴于刑事诉讼法将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作为两种不同证据形式,因此证人不能包括被害人。回关于“被害人陈述”,可以理解为是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程序主体权中的意见陈述权。该权利表明受害人对于关涉自己的刑事案件的处理有权发表相关意见,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应充分尊重被害人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而提出的意见。这就表明被害人仅仅拥有提出意见的权利,并没有强制规定有作证的义务。 2、被害人作证缺乏中立性要求,不具有期待可能性根据期待可能性原理,“法律只能要求人们做其有可能去做的事,不能强迫他人做其不可能做的事,对于行为人之行为,如果要确定其确实有罪,必须根据其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够期待其实施适法行为而不为犯罪行为。如果根据其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够期待行为人为适法行为,则为有期待可能性反之,则为无期待可能性。有学者认为“被害人是受害者,出于人心最本源的形态,他总是希望将犯罪之人绳之以法,严厉制裁。这种情绪体现在诉讼过程中,就会出现被害人虚假陈述的现象,如若一定要按现行刑法有关伪证罪的立法条文去扩大解释,也许能给个别行为套个伪证罪的罪名,但是这样做违背常识、常理、常情。”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5人已浏览
855人已浏览
225人已浏览
11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