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前提不一样,前者必须是交通事故发生后才可以,后者无前提条件2主观故意不同,前者无杀人的故意,没有追求死亡结果的发生,后者有致人死亡的主观故...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是刑法修订后关于交通肇事罪增加的加重处罚情节,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因逃逸...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只是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逃逸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根据刑诉第二百九十九条规定,严重违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做出收监执行决定。
当场死亡与逃逸致人死亡,量刑是不同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33号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的一,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 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求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60人已浏览
781人已浏览
125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