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任何证据的,无故克扣劳动者工资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保留好相关证据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如果用人...
您是否有报警?报警后警方会进行伤情鉴定,或者到医院进行检查的诊断记录也可以作为证据的。您现在是想要离婚吗?对方是什么态度?对方的家暴行为属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单位能不能克扣员工提成? 单位不能克扣员工提成。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提成款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第九十一条还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三条对此作了详细的规定,即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支付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因此,由于提成款属于计件工资的主要方式之一,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提成款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提成款外,还需支付相当于提成款25%的经济补偿金。 二、提成款纠纷由谁提供证据 实践中因提成款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 所谓提成款是指职工集体或个人的工资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从营业收入、销售收入或者利润中提取的工资,它是计件工资制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用人单位在员工激励机制上的变革,常常以业绩情况或项目完成情况来确定员工的报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提成,在给付期限上往往会以业绩或项目收入的实际到位程度为标准。 对于提成款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首先,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提成款的原因是否认与劳动者之间存在提成款的约定或者提成规章,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关于提成款的约定或提成规章就成为关键问题。而劳动者要求支付提成款的主张,隐含着双方之间存在关于提成款的约定的事实主张。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对于是否存在关于提成款的约定或者提成规章,应由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劳动者不能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关于提成款的约定,就谈不上用人单位支付提成款的数额问题。 其次,如果用人单位是因为劳动者要求支付的提成款数额过高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应该属于减少劳动报酬争议,应由用人单位一方对其认为合理的数额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一方举证不能,或者未举出充分的证据,是否就一概认可劳动者主张的提成款数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劳动者至少负有说明其主张数额的计算依据的责任,劳动者主张的提成款数额如果明显不合理、明显没有依据,法院仍应按照可以查明的情况予以酌情考虑。反之,劳动者主张的数额符合常理,用人单位一方仅仅抗辩认为过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高在哪里,就应当支持劳动者主张的提成款数额。 当然,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是一种法定的义务,却不妨碍劳动者对同一问题也享有举证的权利,在用人单位举出某些证据证明劳动者所主张的数额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时,劳动者一方完全可以举出反证予以反驳。 最后,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主张的提成款的原因是认为自己已经按照约定或者内部规章足额支付了应付的提成款,也应由用人单位一方负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条规定,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实际上,这种情况也属于减少劳动报酬的争议,理应由用人单位一方负举证责任。
如果遭到公司克扣工资,员工的解决办法: 1、协商解决。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纠纷问题直接进行协商,这不是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 2、申请调解。 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 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仲裁处理。 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解决。 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 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
克扣工资怎么维权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维权。《》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劳动者的工资。”如果遭到公司克扣工资,员工应该怎么办呢1、协商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纠纷问题直接进行协商,这不是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2、申请调解。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机构申请仲裁。3、仲裁处理。当事人将纠纷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诉讼解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8人已浏览
559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2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