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2、二人以上依法承担按份责任,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给残疾人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 (二)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诚信原则,当行使民事权利并履行民事义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四)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一律平等。 (五)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六)绿色原则,应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条件主要有两条:(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2)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民事违法行为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前者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违法的作为是指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是指不实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为。它同其他违法行为相比,有以下特征:(1)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法规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行为;(2)某些民事违法行为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如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即使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同样构成民事违法行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违法行为,本人虽不承担民事责任,但要由其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4)某些情况下,违反国家民事政策和社会共公利益的行为也可构成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法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4人已浏览
604人已浏览
1,186人已浏览
2,3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