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劳动关系需要存在两个主体,一个行为。主体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行为是属于劳动者直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行为。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以其他法律为准。这是《民法典》规定的一条处理民事纠纷的原则; 《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借款人可以处分所得的货币,原则上只发生履行迟延。这是借款合同的目的决定的,提供货币的一方称贷款人。借款合同的标的物是一种作为特殊种类物的金钱,受领货币的一方称借款人,也是货币这种特殊种类物作为其标的物的必然结果。借款合同的特征主要有,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贷款人将借款即货币交给借款人后:1.借款合同的标的物是金钱,因此。2.借款合同是转让货币所有权的合同。3.借款合同一般为有偿合同(有息借款),不发生履行不能,货币的所有权移转给了借款人,也可以是无偿合同(无息借款)。4.借款合同一般为要式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的形式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1、法定模式不同。劳动法律关系是符合法定模式的劳动关系;而事实劳动关系则完全或部分不符合法定模式,一般称为劳务关系。 2、内容设定不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双方预期设定的;而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权利义务,但这不是双方当事人预期设定的。 3、法律保障不同。劳动法律关系由法律规定保障;事实劳动关系如果不能依法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强制其终止,但是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利益仍然受法律保护。
1、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由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按民法规范确立的法律关系也就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民事法律关系不仅符合国家的意志,更体现着当事人的意志,一般是由当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愿设立的。只要当事人依其意思实施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所设立的法律关系就受法律保护。 2、 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民法调整社会关系是赋予民事主体权利和义务,因此,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一经确立,当事人一方即享有民事权利,而另一方便负有相应的民事义务。 3、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民法调整对象的平等性和财产性也表现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手段上,即民事责任以财产补偿为主要内容,惩罚性和非财产性责任不是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7人已浏览
238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