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企业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内容主要是对劳动者从事体力工作的能力的鉴定,确定劳动者劳动能力丧失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部分丧失或者是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
《工伤保险条例》中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法律规定,具体在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其内容如下: 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工伤劳动能力的鉴定程序: 1、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本人提出申请; 2、提交相关材料; 3、鉴定委员会鉴定审查; 4、作出鉴定结论。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职工因工致被鉴定为七到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如果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应该由工伤保险基金来赔偿,单位不用出钱,如果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则应该由单位支付待遇,如果单位不按规定进行赔偿,可以通过劳动仲裁部门,如还不行就通过法院了。
根据《》第二十一条的有关规定,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首先,应该经过治疗后,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样便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聘请的医疗专家对伤情进行鉴定;第二是职工经工伤治疗后,发现因工伤的原因造成职工身体上的残疾;第三是工伤职工的残疾影响到职工本人的劳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工伤职工应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时所依据的的尺度,是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的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我国目前实施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1996年国家发布的《职工工伤与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这是工伤鉴定的国家标准,标准共分十级,其中,符合标准一级至四级的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五级至六级的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级至十级的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劳动能力鉴定,是以《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20〕8号)作为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0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158人已浏览
4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