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如果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必须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或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必须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 (2)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含3人)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3)卫生部或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由于这些情况引发的医疗事故争议影响大,情况复杂、后果严重、处理难度高,因此,医学机构必须迅速地在12小时以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便于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妥善处理医疗事故争议。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三种: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造成3人以上人身伤害的后果;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重大医疗过失不适用当事人申请处理程序和当事人协商处理(民事责任除外),处理机关应当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法院:不属于当事人协调处理范围(民事责任除外),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效。当事人协商解决时,医生在解决后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需要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协商预付并承担。在争议解决之前,卫生行政部门没有主动处理的责任。对于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生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鉴定费由医生承担。可见,允许当事人协调解决重大医疗过失事件以外的民事责任,否定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违背法律意义。不适用于当事人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的程序。虽然当事人可以据此申请处理,但申请后应适用重大医疗过失的处理程序。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9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