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新《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的规定,该法的...
根据破产法的规定,我国企业破产法适用于企业法人,包括国有企业法人和非国有企业法人。同时,根据破产法第135条规定,其他法律规定企业法人以外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企业法人破产债程序的适用范围,是指哪些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破产还债程序,即指破产的主体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5条、第206条的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不是法人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均不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破产还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其他经营组织都不能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只能适用《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来调整他们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可见,民事诉讼法对破产还债程序适用范围的规定采用的是排除式。为使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的适用范围更加明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XX主任委员A同志在关于《民事诉讼法》(试行)修改草案的说明中,最高人民法院在《意见》中都明确指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企业、联营企业、私人企业以及设在中国领域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但联营企业中的联营各方均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该联营企业的破产不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而应适用《破产法》。应当说明的是,目前我国的破产制度,主要由《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第19章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但二者关于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并且二者在一些具体规定上有一种互补的作用。因此,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在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破产案件时,除适用《民事诉讼法》第19章的规定外,并可参照“破产法”的有关规定。
我国现行破产法适用范围的有关规定,已不足以解决实践中大量债务不能清偿的问题,在完善各项具体的程序制度的同时,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不仅应扩大到非国有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和商自然人,而且应扩大至个人(自然人)。
依据我国破产法的规定,破产财产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受理破产申请时破产企业所有的全部财产 1、有形财产; 2、无形财产; 3、货币和有价证券; 4、投资收益。二、破产企业在受理破产申请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 1、因破产企业债务人的清偿和财产持有人的交还而取得的财产。 2、因未履行合同的继续履行而取得的财产。 3、由破产企业享有的投资权益所产生的收益。 4、破产财产所生的孳息。 5、清算期间继续营业的收益。 6、基于其他合法原因而取得的财产,如因他人侵犯破产企业的专利权而获得的赔偿。三、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1、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物权,包括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矿业权、占有权、抵押权、留置权等; 2、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合同债权,如对销售客户拖欠的货款以及因其违约行为所产生的违约金、赔偿金的请求权; 3、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票据权利,如破产企业作为票据持票人所享有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4、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股东权; 5、破产企业享有的知识产权; 6、破产企业的开办人注册资金投入不足的,应当由开办人予以补足,补足部分属于破产财产; 7、因错误执行破产企业的财产,执行回转后的财产应列为破产财产; 8、破产企业依法取得代位求偿权的,依该代位求偿权享有的债权应列入破产财产; 9、破产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的债权,并列入破产财产,但应当扣除未到期的利息; 10、权利人放弃优先受偿权的抵押物、留置物和出质物或优先偿付被担保债权剩余物的抵押权、留置权和出质物,这些财产也应并入破产财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9人已浏览
281人已浏览
124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