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形成劳务关系, (一)治(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必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二)住院伙食补...
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责任:(1)主体资格不同: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具体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是指提供劳务的一方为需要劳务的一方提供劳动活动,而需方支付约定报酬的社会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实务如果没有其他证据的话,应该判不存在任何关系的概率比较大。。
1、两者的基础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双方的协议。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动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和经济法调整,劳动关系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是自然人、法人或组织;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可以同时是法人、组织、公民、公民、法人或组织。4、主体的性质和关系是不同的。劳动关系的主体之间不仅有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有个人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外,还应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用人单位的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如考勤、考核等。但是,没有最明显的劳动关系,即劳动者的内部责任责任,也没有分配,即劳动者之间没有分配。事实上,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工作的,劳动者属于用人单位的员工,其提供劳动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构成用人单位整体行为的一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与劳动者本人无关;劳动关系是提供劳动的一方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劳动活动,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劳动合同的条款和内容,国家经常规定强制性法律规范。劳动合同终止的,除双方协商一致外,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条件。劳动合同受国家干预程度较低,合同内容的约定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意思自治,除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外,由双方自由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本身的内部规章制度不同。劳动合同的内部规章制度不能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依据。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控制权由掌握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行使,双方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隶属关系;在劳动关系中,劳动提供者应当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9、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不同。作为劳动关系中的职工,有权通过工会、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监事会等方式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行使批准、提议或发表意见的权利。但作为劳动合同关系中的劳务提供者,不是企业内部员工,不享有上述权力,无权干涉或询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10.工作和休息时间的规定不同。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劳动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在法定休息时间内提供劳动报酬的,不得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提供劳动报酬。即使每天提供8小时以上的劳8小时,或每周超过40小时,或在法定节假日期间提供的劳动,劳动者也不得要求额外的报酬。11、工具、设备等材料的提供情况不同。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工厂、办公场所、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为劳动者的劳动提供必要的安全、卫生保障和保护设备。在劳动关系中,工具、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提供,合同中未达成协议的,一般由劳动者提供。因为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义务主要是提供协议的劳动成果,至于劳动的提供方式,由劳动者自己决定。12、职业技能培训的义务不同。在劳动关系中,根据《劳动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在劳动关系中,除劳动者本身的工资外,一般只接受不同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履行贯穿于国家的干预。为保护劳动者,《劳动法》强制规定了许多义务,如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地方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不得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雇主一般没有上述义务。当然,双方可以就上述内容达成一致,也可以不存在上述内容。15、报酬的性质与支付方式不同。劳动合同履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体现了按劳动分配的原则。不完整、不直接随市场供需变化,其支付形式往往具体化为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一般按月支付,有规律);劳动合同取得的劳动报酬按等价有偿市场原则支付,由双方协商确定。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多为一次性即时清算或分期支付,不得与市场有一定程度的报酬。16、在劳动合同取得的劳动报酬中,按等价有偿的市场原则支付完全由双方确定。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获得的报酬表现为工资;在劳动关系中,劳动提供者获得的报酬为劳动费,属于一般债权。17、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劳动合同不履行或者非法履行的责任不仅有民事责任,还有行政责任。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工资,拒绝支付的劳动行政部门也可以给予用人单位警告等行政处分。劳动合同产生的责任只有民事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没有行政责任。18、保护时效性不同。劳动争议当事人作为一般民事案件,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时效适用《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即两年。现行劳动仲裁的上诉时效为60天。19、纠纷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应当先到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法律程序,但劳动仲裁可以在劳动仲裁期间内。根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职工在为用人单位工作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的,只要不是职工故意行为造成的伤害,即使是职工过失违法行为造成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伤事故的损害赔偿适用于无过错原则。也就是说,即使用人单位没有过错,仍应当对工伤工人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关系不适用于工伤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劳动者在提供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的,只能由过错方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即过错原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0人已浏览
1,276人已浏览
1,836人已浏览
27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