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应当主要注重悔罪的实际表现。对除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外,有悔罪表现,丧失作案能力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且假释后生活确有着落的老残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法释〔2014〕5号) 第一条对减刑、假释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对被判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假释人员的假释申请批准后,假释人员应当自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司法局社区矫正科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他们内部的程序,去报到基本上就可以了,材料什么的都是已经转交了的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担任担保人: (一)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人; (二)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人以及实行保外就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三)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 (四)在裁决拘留的公安机关所在地无常住户口的人; (五)公安机关认为其他不适宜作担保的人。 保证人需要承担保证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如果被担保人无力赔偿的,由保证人进行赔偿。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假释不一定必须要有人接收,但是,犯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是综合考虑的因素,只要符合就可以假释。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 根据中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一)法定的对象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假释是对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同时,国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那部分刑罚的可能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假释不适用于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 (二)法定的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还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犯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2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