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标准如下: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1、要有损害行为。就是指行为人为通过网络传播了有损特定人名誉的文字、图片或语言。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网络名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立案,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行为人在网络上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1.被侵害的对象指向特定,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2.实施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 4.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
侵犯名誉权立案标准:1。行为人客观上有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第三人知道。侵权人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通过语言或行为公开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侮辱可以口头或行为进行。其表现形式是传播现有缺陷或其他损害人们社会评价的事实,以诋毁他人的名誉,使他们遭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律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诉讼,主观过错的调查应以行为人是否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视为侵权。这种错误包括故意和错误。故意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名誉,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过失是指应该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但由于疏忽或过于自信而造成损害的后果。例如,未经患者同意,医院无意中公布了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或艾滋病的信息,损害了患者的声誉。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降低了他人的社会评价,就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三、受到侵害的对象应为特定人员。特定的人是指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具体的人,法律上就没有所谓的受害者。但如果有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侮辱或诽谤特定的人,虽然使用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眼就能知道他们所指的对象是谁,显然不能因为他们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的侵权。所以,如果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的环境.特定条件下的特定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也同样可以侵犯他人的名誉权。4、后果方面,侵权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受害人的声誉,使受害人感到不公平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受到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折磨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东西,而不是受害者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名誉只是指公众对他的社会评价,而不是他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因此,如果行为人的某些行为没有降低受害者的社会评价,就不构成侵犯名誉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6人已浏览
326人已浏览
219人已浏览
2,66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