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法中诽谤,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
行政处罚决定书不需要当事人签字,执法人员签字或盖单位盖即可,只是在送达时要签字,表明决定书送达了,如果当事人不在,可以交成年家属,相关规定如...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贿行为根据在一万以上应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行贿金额及情节,其处罚分为三档: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受贿行为参照贪污罪进行处罚,处罚分为四档:1、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4、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公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公布后一直没有修改(或修正)。 2、《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本法第四十六条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的规定,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由此,国务院于1997年11月17日发布了《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国务院令第235号),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3、《行政处罚法》并未授权国务院作出该法的“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故国务院并未指定该法的“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
1、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次要客体是公共卫生; 4、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9人已浏览
307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