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已满14周岁...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已满14周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主体不同。名誉权的主体除了公民之外,也包括法人。法人名誉权的好坏直接影响它的对外交往及经济利益。而由于隐私权的宗旨是保护个人的内心安宁不受搅扰,法人则不具有自然人的生理功能,不存在精神上的愉悦和痛苦问题,法人虽然也有不宜公开的秘密,但这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而不是隐私权的内容,所以法人不能享有隐私权。 (二)性质不同。名誉权是权利主体就自己的社会评价所享受利益的权利。而隐私权则主要是指权利主体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公开,私人生活不受非法干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对其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的一种人格权。名誉权是指社会对特定民事主体的才能、道德、情操、信誉、资历、声望和形象的客观综合评价。两者的区别:1、主体不同:隐私只有自然人享有;自然人不仅享有名誉权,法人和其他组织也享有名誉权。2、不同的对象:隐私的对象是自然人不愿意为他人知道或披露的秘密。;名誉权的对象是公众对特定人群的社会评价。3、不同的侵权方式:侵权隐私的常见方式是未经自然人同意或授权披露、传播、窃取他人个人信息、活动等隐秘事项;侮辱、诽谤是侵犯名誉权的常见方式。4、内容不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人传播的内容是事实(真实),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人传播的内容是捏造、虚构、非事实(不真实)。5、保护方式不同:隐私保护只能通过停止侵害、道歉和赔偿损失来进行。;名誉权的保护也可以通过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来进行。
二者的不同主要有: 1.二者涉及的内容不同。隐私是公民不愿公开的秘密,而名誉是一种社会评价; 2.侵害的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往往是采取侮辱、诽谤的方式,而且涉及的内容根本不存在或系行为人虚构、夸张。侵害隐私权只能表现为公开散布的方式,而且散布的内容是真实的,并非捏造或虚构; 3.侵害后果不同。名誉受到侵害的后果表现为受害人的社会评价被降低,隐私权受到侵害的后果表现为个人秘密被公开; 4.公民可以自愿公开其隐私,即可放弃其隐私,而名誉不能放弃; 5.权利主体有别。名誉权为公民、法人享有,而隐私权只能为公民所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4人已浏览
566人已浏览
3,971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