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于法定不起诉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期限的...
存疑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区别主要是起诉的条件不同,并且概念也是存在差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酌定不起诉与法定不起诉的区别 第一,法定不起诉的适用前提是对犯罪嫌疑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检察院没有诉权或者丧失诉权酌定不起诉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检察院拥有诉权而予以放弃。 第二,法定不起诉是必须适用的不起诉,体现人民检察院的义务和责任,人民检察院没有自由裁量权酌定不起诉是对可以提起公诉的案件,经过分析和考虑而选择不起诉,体现人民检察院的权利,即人民检察院具有自由裁量权。
不起诉分为存疑不起诉、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三种。一是存疑不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于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2)、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二是绝对不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于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经检察长决定,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三是相对不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检察院在审查案件的过程之中,若是发现提交的证据并不足以判决案件,或者是在审查的过程之中,存在疑惑,此时不可以直接就不起诉,而是必须要说明理由,否则是会被要求支付国家赔偿的,并且任何的国家赔偿的案件,都是需要在限定的期限内就支付赔偿金的。
相对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的区别,具体如下:1、概念不同;2、适用的条件不同;3、性质不同。酌定不起诉是根据具体情况由检察机关来进行判断;相对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决定。相对不起诉的是依照法律规定不能起诉,检察院没有自由裁量权。而酌定不起诉,检察院是可以不起诉,具有自由裁量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0人已浏览
899人已浏览
626人已浏览
2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