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侵权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专利产品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产品。我国专利法对产品专利的制造行为的保护是绝对的。不论制造者在主观上是否知道属专利产品,在我国领域内的什么地方制造,用什么方法制造,制造了多少产品,只要在制造的产品中完整地使用了他人产品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即构成专利侵权。对制造者的这种绝对的保护以及不论制造权者主观上是否知道属专利产品,是否说不要求制造者主观上的过错,对此会有不同的见解。制造者在其主观上应当有对不得侵犯他人专利的注意义务,也就是说其在同领域应当对他人的专利情况有所了解,这是法律对制作权者的严格要求。如果制造者实施了未经许可的实施他人专利的制造行为,即应当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这种推定有过错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 2、使用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专利产品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的侵权产品,它不包括专利权人或者被许可人,计划实施许可人或者强制实施许可人制造的专利产品。这种使用行为虽然构成侵权,但是,如果使用者在主观上不知道他所使用的产品是侵权产品,则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产品的行为均不构成侵权。 3、销售、许诺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这里所说的销售是指经销侵犯专利权的产品。经销侵权产品的行为虽然构成侵权,但是,如果销售者在主观上不知道该产品为侵权产品而销售,则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对使用、销售行为作如此规定,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理利益。因为在现实的商品经济社会,一个经营者往往经销上万种商品,要求经营者预先知道他所销售的商品在技术上不是侵权产品是不现实的。在专利权人告知销售者该产品是侵权产品以后,销售者坚持继续销售的,则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针对专利法规定的专利侵权行为有哪些,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侵权行为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二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专利侵权是指受我国专利法保护的有效专利权遭到某种违法行为的侵害,行为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允许擅自使用该专利,为自己谋得了不正当的利益。
1.行政责任对专利侵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责令侵行为人停止侵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二、民事责任 1、停止侵,是指专利侵行为人应当根据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处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实施的专利侵行为。 2、赔偿损失。侵犯专利的赔偿数额,按照专利人因被侵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人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人所受到的损失或侵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3、消除影响。在侵行为人实施侵行为给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商誉造成损害时,侵行为人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承担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承认己的侵行为,以达到消除对专利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刑事责任依照专利法和刑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