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条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条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第四条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 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针对最高人民法院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我国并未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 自然人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因侵权行为致人死亡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为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应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费计算20年,对70周岁以上的受害人,年龄每增加1年少计1年,但补偿年限最低不少于10年。 因侵权行为致人残疾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为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的上限为10万元。其具体赔偿数额的计算公式为:100000元×伤残等级系数×责任系数。计算残疾赔偿金不应考虑年限。侵权行为手段、情节、方式特别恶劣的,残疾赔偿金的数额可适当高于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数额。 侵犯他人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监护权、隐私及其他人格利益等精神性人格权利的,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标准原则上应掌握在500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鉴于我省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各地法院可在上述幅度内确定侵犯精神性人格权利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标准。 因侵权行为导致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品永久性毁损、灭失的,其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的确定标准适用上一条规定。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侵犯他人精神性人格权利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不受最高限额5万元规定的限制,其具体赔偿数额应根据侵权人获利的多少而定。 同一侵权行为分别侵害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人格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本意见确定的赔偿标准分别向各受害人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在共同侵权案件中,无论被告人数的多少,作为多个被告共同所应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均不能超过上述限额。 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或者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遗体、遗骨、隐私的,无论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人数有多少,作为被告所应当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均不得超过上述最高限额。 对一审法院在责任划分正确的情况下,按照本意见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二审及再审法院不应加以改变。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