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合同时一次性结清工资。 工资是用人单位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和各地规定,劳动者依法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合同时一次性结清工资,工资应当支付到离职之日止,一般应在3日内结清工资。 用人单位不依法结算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部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解除或者终止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 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支 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在约定的支付日期支付。 第十四条员工工资应当从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 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在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劳动者死亡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满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支付其工资。
针对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应不应该给拖欠工资,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应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发生这种行为可申请劳动仲裁。不服劳动仲裁的,可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时效内劳动者应提出劳动仲裁申请。超过时效提出请求的其权利不受法律保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为一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应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根据相关法律,单位拖欠工资是违法的,只要发生这种行为,就可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应在劳动仲裁时效内应提出仲裁申请。超过时效提出请求的,其权利不受法律保护。仲裁期限自当事人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争议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