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怎么认定?挪用特定款物案件的认定根据本条规定,所谓挪用特定款物案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特定款物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特定款物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该类案件属于挪用公款案件的特殊形式,其特点在于挪用的对象是公款中的特定款物。其中,特定款物包括: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和救济款饥。1、行为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自然人。2、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挪用特定款物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用于特定方面的特定款物,而将其挪作他用,并且以利用特定款物的使用价值,而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或其他活动为犯罪目的。3、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下列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特定款物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特定款物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这时,被挪用的特定款物试用于除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
针对挪用特定款物罪怎么认定,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关于特定款物专门使用的财经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单位实施的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在国家机关等单位支配、管理特定款物的主管人员等直接责任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而故意挪用,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认定标准如下: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专门使用特定款物的财务管理制度;客观上表现为单位实施的挪用国家救灾、抢险等严重情节,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主体为国家机关等单位控制的直接责任人员,管理特定款物;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故意挪用国家救灾、抢险、防洪、优抚、扶贫、移民和救济资金,过失不能构成犯罪。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