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条件是怎么样的?,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有:1、违反交通法规,发生了交通肇事;2、交通肇事后,有在法律上报警、保护现场的义务而不履行的;3、不履行法定义务而离开现场的。例如:交通肇事后,不对现场进行保护,不进行报警处理,直接离开现场的构成逃逸或交通肇事后不对伤者进行救助,离开现场的也构成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客观方面,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