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将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新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可起诉可不起诉的不予起诉,可判实刑可不判实刑的依法建议法院判处缓刑。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实行分案处理的制度,并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出庭支持公诉方式。以后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将充分阐述未成年被告人构成犯罪以及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和法律依据。据河北省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具有犯罪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观恶性不深的初犯或者胁从犯、从犯,被害人要求和解或者被害方有明显过错,并且请求对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的这3种情形之一的,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悔罪态度较好,具备有效帮教条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未成年被告人,公诉人应当建议法院适用缓刑。公诉人在依法指控犯罪的同时,要剖析未成年被告人犯罪的原因、社会危害性,适时进行法制教育及人生观教育。同时,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处罚的未成年人,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针对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公诉新方式,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不构成。检察院不诉国家赔偿有以下三种情形: 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 2、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不起诉。 3、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检察院对于微罪不诉的情况构成犯罪,因为这些行为社会危害性比较小,起诉会浪费国家的司法资源,所以检察院选择了不起诉,虽然不起诉,但是会在档案部门留下犯罪记录,对于个人的求职、贷款等日常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