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死亡人员能否成为征地补偿款分配对象,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对涉及死亡人员安置补助费的处理应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在征地前死亡的人员在实际上已不再占有耕地,从而不能作为安置对象,不能分得征地安置补偿款,也不会发生继承的问题;在征地后死亡的人员,应当将其计算在征地安置款的安置范围之内,应当享有分得安置补偿款的权利,其所应得的收益由其继承人继承。 村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征地补偿款是因村民丧失耕地而给付的一种补偿。征地补偿款如何分配自主权在村集体组织。村民实行自治,依法受法律保护。 一般情况下,死亡人员不能成为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对象,但是,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死亡人员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分得征地补偿费。第一种情况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6条第2项规定:“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第31条规定:“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因此,在承包土地被征收期间,承包人死亡的,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所得款项的性质,如果属于承包人依照土地承包法第16条规定所应当享有的关于承包土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以及承包地依法被征收、占用后所应获得相应补偿所产生的收益,承包人的继承人有权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土地承包法而享有。第二种情况是:我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这说明安置补助费是以征地前的在册人口数为基础进行计算的。所以涉及死亡人员安置补助费的处理应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在征地前死亡人员不能作为安置对象,因此也不能分得征地安置补偿款;在征地后死亡的人员,如果在计算征地安置补偿款时已将其作为安置对象,其就应享有分得安置补偿款的权利,其所应得的收益应由其继承人继承。
家庭成员可以分配征地补偿款。征地补偿款分配的原则: 1、补偿款的发放原则。补偿款按照家庭为单位发放,以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积确定补偿款。家庭内部分配问题,由家庭内部自行解决。原则上谁“有地”(有地,指初次分配土地时其作为家庭成员分配到了应有的一份土地)谁就有权利分到钱,但也存在例外情形。 2、出嫁女分配问题。一是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土地被征用的,出嫁女在出嫁前在娘家有地的,出嫁后土地被征用给予补偿款的,出嫁女应当获得其在初次分配土地时分配的土地面积的补偿款,在家庭获得土地补偿款后应分给出嫁女一份。二是父母去世后土地被征用的,出嫁女没有随父母生活而由其他子女赡养父母的,出嫁女不能获得土地补偿款。 3、兄弟之间分配问题。一是共同赡养父母的情况下,父母的土地补偿款兄弟之间平均分配。二是签订“生不养死不葬”协议的情况下,由赡养父母的儿子负责赡养父母,父母的土地补偿款由赡养者获得,父母的土地按照谁赡养谁耕种的原则,通俗的做法是按照谁种父母的地谁获得土地补偿款,农民朴素地认为父母去世后谁种父母的地,就视为父母在生前对将来可能发生土地征用补偿等问题进行了交代、分配。 4、添丁减口分配问题。一是因结婚、生育增加人口的情况下,因土地没有重新分配,增加的人口没有增加土地,则按照谁有地谁有补偿款的原则进行分配。二是减口问题,如初次分配土地时有地,因到外地参加工作、转户口等原因不再耕种土地,但不否定其“有地”,在分配补偿款时通常也考虑其份额,除非其自动放弃。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