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风险导向理念,科学合理地制订年度审计计划,笔者认为主要可遵循如下步骤: 3.1划分业务流程 要想制订科学合理的年度审计计划,首先要依据企业特点,正确划分管理机制及业务流程。以通信企业为例,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可以将所有业务划分为三大方面七项流程十项管理机制: 策略与监察管理机制:包括企业策略管理机制、企业管治(含审计与监察)机制、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品牌策略管理机制、研发管理机制、投资(并购与剥离)管理机制、法律与合规管理机制。 核心业务流程:包括市场推广及销售流程、客户服务流程、收入保障流程、新产品开发流程、网络规划和建设流程、采购及物流管理流程、网络管理及操作流程。 资源管理机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信息技术管理机制。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各流程下可细分子流程:比如,市场推广及销售流程可细分为市场资费制定、渠道费用管理、计费管理等子流程。 3.2确定可审计对象,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分析,搭建审计范围框架体系 可审计对象是指值得审计事项与关注点,涉及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职业判断,并基于一定风险考量基础。《内部审计标准说明》(S1AS)建议了10种可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类: (1)按业务循环划分审计对象。企业内的各类组织通常被看做是由营销和销售、存货管理、资本性采购、人事薪金、采购和付款五种业务循环高度结合的系统。将组织简化为这五种业务循环,审计师就可以对范围较大的关联活动进行系统的检查。 (2)按职能部门划分审计对象。职能活动具有综合性,与内部控制有明显的重要联系。按职能部门划分审计对象,其结果与传统组织的组织结构相符合,便于操作和理解。一般服务业的职能部门包括营销、财务、管理、会计、人事、设备管理以及从事特定服务的部门。零售业存在采购和存货管理部门。制造业还包括制造职能。 (3)按项目划分审计对象。企业进行的各类经济活动,有时是按项目进行的,如基建项目、基础研究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等。按项目划分审计对象可能难以覆盖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按这种划分方式对重大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常常能明显的为企业增添价值。 (4)按决策中心划分审计对象。这种划分方式与责任会计体现的思想一致,按权责利相互对应的原则将企业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分别确认审计对象。想以组织中较大规模的部分作为审计对象,可以按决策中心划分。
针对如何在年度审计计划中应用风险导向理念?有哪些步骤?,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防范审计风险可以通过加深认识,全面排查等方式来防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客观认识风险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职业,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 2、全面排查风险,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分布于审计各个要素之中。 3、健全风险防控制度,在规章制度的健全方面完善,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4、审计风险防控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加强组织领导。
保险公司在出险后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户理赔有两种方式:赔偿和给付。 赔偿与财产保险对应,指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财产出险时的受损情况,在保险额的基础上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的赔偿。 保险赔偿是补偿性质的,即它只对实际损失的部分进行赔偿,最多与受损财产的价值相当,而永远不会多于其价值。 而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作为保险标的,因人的生命和身体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所以,人身保险出险而使生命或身体所受到的损害,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故在出险时,保险公司只能在保单约定的额度内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即人身保险是以给付的方式支付保险金的。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