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确定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社会保险机构在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和发放多种社会保险待遇时,都是以缴费工资作为计算依据的。对单位而言,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以单位的工资总额为基数;对职工个人而言,则是指由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核定的本人工资为基数。 为了缩小社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差异,在计算本人工资时,需要缩小过高与过低收入人群的缴费差异。《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针对工伤保险条例工资规定标准,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27到21个月工资不等,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六级伤残的,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16、18个月工资,被鉴定为七级到十级伤残的,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7个月到13个月工资不等。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据此,职工治疗工伤休息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原工资标准向职工支付待遇。因第三人侵权导致职工工伤的,根据《侵权责任法》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职工既可以向侵权的第三人要求民事侵权赔偿,也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综上所述,对于误工费与工伤假工资的区别是什么该问题来说需要从多角度出发进行解答。误工费与工伤假工资两者在索赔主体上有所差别,一个是事故当事人一个是用人单位。除此之外,二者的计算赔偿标准也有所差别。误工费需要与实际工资水平结合,工伤假工资一般来说与企业的赔偿政策制度相关。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