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针对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怎样?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何意义?,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一)编制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需求或采购计划不合理,不按实际需求安排采购或意超计划采购,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单位正常工作。 (二)采购活动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缺乏采购申请审批制度,请购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采购过程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可能造成违法违规风险。 (三)采购验收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验收标准不明确,验收程序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可能造成账实不符、采购物资损失风险。 (四)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对供应商提出的质疑和投诉不能及时得当处理,可能出现违纪或舞弊行为,可能引起复议、诉讼等导致单位声誉损失的风险。 (五)采购业务记录风险。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应付账款核算不准确、不及时,可能导致单位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账不
对于“管理制度”这个概念,似乎并没有权威的学术定义。从法律层面上看,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经理负责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以及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但是,对于哪些属于基本管理制度,哪些属于具体规章,公司法本身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ISO质量管理体系将文件分为四级,即一级为质量手册类,二级为制度类,三级为作业指引类(流程),四级为使用表格类。这种分类符合我们经常提到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的逻辑。因此,从实务角度看,管理制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即广义的管理制度是包括制度、流程和表单在内的管理规范的总和,而狭义的管理制度仅包括其中的制度文件。 关于内部控制我们有三个权威定义: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2013)》: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COSO强调内控是一个过程 (Process),并且进一步将其解释为“政策及流程手册、系统和表单( policyandprocedremanals, systems,andforms)”。基本规范在内部控制的概念上沿用了COSO的定义。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也说明内控是需要嵌入到制度、措施和程序中去的。 从上述内部控制定义中,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内部控制是通过制度、流程和表单体现出来的。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