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计生、财政、教育、民政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全程、系统的康复服务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和完善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残疾人康复补贴政策,推行重度残疾人护理津贴制度。
针对残疾人康复补贴范围,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第一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小组对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入户开展康复需求评估,发放《康复服务卡》; 第二步:残疾人持《康复服务卡》到康复服务机构接受专业评估; 第三步:康复服务机构制定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实施服务并建立档案; 第四步:社区康复协调员定期汇总残疾人《康复服务卡》的康复服务记录,填写《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信息汇总表》,报送至县(市、区)残联; 第五步:县(市、区)残联定期对康复服务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报送信息进行比对,审核无误后,将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数据库。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低保家庭内重度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35%发放生活补贴; 低保家庭内的非重度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25%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取消原低保内重度残疾人重残补贴金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对残疾人的增发部分补贴。 低保家庭外的无固定收入智力、肢体、精神、盲视力重度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100%发放生活补贴。 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2倍以内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特殊困难残疾人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60%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取消原低保外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金。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镇、农村分别按不低于120元/月/人、80元/月/人的标准发放。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