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残疾人教育机构、福利性单位和其他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残疾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有关工作人员、志愿工作者及亲属的帮助下,应当努力进行功能、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针对残疾人康复机构有哪些,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第一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小组对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入户开展康复需求评估,发放《康复服务卡》; 第二步:残疾人持《康复服务卡》到康复服务机构接受专业评估; 第三步:康复服务机构制定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实施服务并建立档案; 第四步:社区康复协调员定期汇总残疾人《康复服务卡》的康复服务记录,填写《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信息汇总表》,报送至县(市、区)残联; 第五步:县(市、区)残联定期对康复服务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报送信息进行比对,审核无误后,将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数据库。
具有法人资格,自愿申请成为残疾康复救助服务定点康复机构,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具备承担相关康复项目任务的服务能力。县级定点康复机构的认定,由县级残联会同卫生健康、教育、民政、医疗保障等部门,组织相关专业康复专家进行遴选评审,报市残联审定。省级、市级定点康复机构分别由省残联、市州残联会同本级卫生健康、教育、民政、医疗保障等部门择优选择。省残联定期统一向社会公布全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名单。定点康复机构须与同级残联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及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等。定点康复机构应利用公告栏、网站等做好康复救助公示工作,在机构显眼位置向社会公示享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名单、期限等情况,并定期公布康复救助开展等情况,自觉接受残疾儿童家长、媒体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各级残联要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确保救助项目公开、透明。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