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节约用水建议书范文

关注: 81,445点赞: 90下载: 176审核日期: 2022.03.08

节约用水建议书范文一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和环境要素。我国水资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量却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占比还要低12个百分点,列世界第125位。水资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更是公共机构及其干部职工应尽的义务。

在此,我们倡议全市公共机构干部职工立即行动起来,珍惜水资、保护水资,争当节约用水的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向公共机构及其干部职工发出以下倡议:

一、增强节水意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节能法律法规,深入开展节水工作,促进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节约能资意识。爱水、惜水、节水,不仅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而且在社会上也能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树立“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观念。

二、强化节水责任。公共机构及其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肩负节水工作责任,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和推动者,争做节约资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从自己做起,从带动身边的同事做起,积极带头遵守节约用水规定,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的好风尚。

三、做好节水工作。加强用水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杜绝出现“长流水”现象。积极抓好节水改造,推进新技术,优先使用节水型龙头、节水型卫生洁具,提高节水效率。改善高耗水的消费结构和不良习惯,科学合理利用水资,争创节水型单位。

四、养成节水习惯。广大干部职工要自觉养成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重复用水的良好习惯。尽量缩短用水时间,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提倡一水多用,厨房节约一盆水、浴室节约一缸水、洗衣节约一桶水,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科学、文明、节约的用水习惯。

五、加强节水宣传。通过张贴节水宣传画和标语口号,经常开展节水教育、宣传活动。对发生在身边的用水浪费现象,要敢说敢管,互相监督,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共同关心、共同监督、共同维护、共同节水的良好局面,以此带动和影响整个社会,提高全社会节约用水、保护水资的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节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做好节约用水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身到节水的实际行动中来,为节水尽一份责任,为建设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建议人:

    年     月     日

 

 

 

节约用水建议书范文二

 

您好: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缺不了水的,淡水也是很珍贵的,大家也都知道,可还是浪费水。在日常生活中,任意生命都需要他,如果没有他,人类可能会灭亡,如果现在地球上的水按百分比来算得话,海水就占全部的97%,而淡水只占其中的3%,其中还有冰山的2%,所以我们生活中可以用的水只有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洗完了脸,开完了手等,才关了水龙头,这种现象是很浪费水的!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环境要素,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日常生活用水中不知道珍惜,没有意识到水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挥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司空见惯。事实上,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为此,我国于2002年1月颁布新水法,其第一章第七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把节约用水以法的形式给予规范。

由此来看,我们在日常用水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意识不够,没有养成节约用水的观念和习惯。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从爱惜一点一滴水做起,牢固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节约用水。

我想了很多节水的好方法,淘米用的水用过以后,还可以洗拖把,如果还有的话,还可以冲马桶,节水的方法还有很多呢!您也可以闲着的时候出去看看,如果您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不能劝动所有得人,您可以组织一个自愿参加的节水小队,这样我相信嘉兴会更完美的。希望那些浪费国家水资源的人们,能够迷途之返,来保护我们国家的水资源。

 

建议人:

     年     月     日

如果感觉不错请点个赞吧~~ 90

点击下载(¥9.9)

合同提供者:法师兄

推荐
我是律师,我也要上传合同范本!

看了该文档的人还看了

更多

相关合同推荐

更多
首页 我的 合同咨询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