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快速导航

行政诉讼法修改稿

更新时间:2022.03.26

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 1、受案范围扩大 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经过20多年的实践,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已不仅仅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范围在单行法中不断扩大,未来扩大受案范围是总体趋势,进一步明确列举可诉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避免法院借口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不予受理。 2、立案不受干预 相关条款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虽然这是一个宣示性的条款,但把这个要求写进来,体现了在行政诉讼中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保障。 3、可口头起诉 相关条款规定,起诉应当向法院递交起诉状,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这一规定方便了当事人行使诉权:“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百姓更希望采用口头方式起诉。这种做法在实践中操作性较强。” 4、应登记立案 相关条款规定,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以前立案很大程度上是实体审查,以后法院立案主要是对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形式要件要求进行判断。新规定同时要求法院要对当事人不清楚的地方进行释明,给予指导。虽然会给法院增加工作量,但这是对当事人诉权的一种保护。 5、行政首长出庭 相关条款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这也是特别强调,老百姓告官要见官。通过这种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官民矛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案件的解决。 6、可跨区域管辖 相关条款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行政审判面临的症结性问题就是行政的干预。一些基层法院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和行政机关,导致一些案子不能判、不好判、不敢判。这次修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法院的“地方化”问题对公正审判造成的影响,从体制层面给行政审判注入了一剂十分有效的“强心针”。 7、起诉期限延长 相关条款规定,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延长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原告的起诉期限,由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当中的三个月延长到了六个月,并且对一些特殊情况,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可以给原告更多的时间来提起诉讼。 8、明确提出要解决的行政争议 修改后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决行政争议”的表述。把解决争议纳入行政诉讼目的是对行政诉讼性质、功能正确诉讼认识的结果,为扩大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提供了立法目的依据,过去仅注重行政诉讼的监督和救济功能,而忽视了它的解纷功能。 9、不执行可拘留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 修改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增加规定“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这一规定对于促进执行还是比较有力度的,虽然有“社会影响恶劣”限制,实践中可能会慎重使用这个手段,但是拘留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10、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政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这一修改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行政复议因许多地方和部门复议机关做“维持会”而导致复议公信力严重下降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针对行政诉讼法修改稿,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爱心律师推荐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律师普法
更多 >

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合同的必要性如下: 1、行政合同具有显著的行政法律属性; 2、以行政诉讼...更多>>

相关短视频
更多 >
0'54

中国的宪法一共经历了八次修改。分别在1975、1978、1982年对宪法进行了三次全面修改...更多>>

专业问答
更多 >

《民事诉讼法》适用于申请行政诉讼变更的诉讼请求。申请方式是当事人有权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向法院...更多>>

法师兄 生活法律常识 行政诉讼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