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界定
违法与犯罪在我国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与未成年人犯罪是有严格的区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所谓未成年人违法,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行为危害他人和社会,但其危害程度轻微,虽构成违法,却未构成刑事处罚的行为。所谓未成年人犯,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监狱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是指已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已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即少年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除少数由于具有突发性外,大多数都具有较明显的蜕变过程。典型的过程就是从兴趣爱好发生不良变化到思想意识上出现一些不健康或错误的东西,进一步发展到形成不良品德,从而表现出一些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最后触犯刑律,走上犯罪道路,从轻微犯罪发展到严重犯罪。未成年人从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开始,内化为主观方面的思想、观念的错误,进一步外化为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是一个逐步升级、逐步蜕变的过程。当未成年人由于主观、客观因素而逐步形成犯罪习惯后,如果没有有力的早期预防和社会控制手段,其将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按照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观点,可以认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查看原文
2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
1、侵财案件较多。侵财型违法犯罪人员占调查总数的88.2%,其中盗窃案居首位,占侵财案件的70%。暴力性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2、作案团伙化。过去一些学生违法犯罪多为单独作案,小打小闹。近来发展为团伙作案。他们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依仗人多势众,敢作大案,并以暴力作后盾,因而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3、手段趋向成人化、智能化。作案时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甚至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交通设备进行犯罪,如BP机、电话、的士等。4、性质严重化。有些学生一旦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就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有一盗窃团伙,在20多天的时间内,行窃8次,赃物达一万余元。还有一学生因一点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雇请打手,将同学打死。5、年龄低龄化。据笔者调查的资料显示,违法犯罪人员平均年龄为16.1岁。有一惯盗,行踪不定,游戏室、水果店、书店等地都留下了他罪恶的踪迹,他砸车撬门,曾只身入室,盗走他人数千元现金,被抓时年仅12岁,而他的盗龄已有2年多。...查看原文
3未成年犯法怎么判刑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的具体要求如下: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一、刑事犯罪有年龄限制吗?刑事犯罪有年龄限制。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4、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因不满十六周岁不...查看原文
4未成年违法犯罪怎么处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一、满多少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查看原文
5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分级预防、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是最有效的措施。法律是如何保护未成年的方式如下:1、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2、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3、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4、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5、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6、保护与教育相结合。一、国家要求父母对未成年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有哪些父母或者其他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附带规定职责和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查看原文
6未成年犯罪预防的措施与方法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其中包括: 1. 立足于预防,做足未成年人关爱工程。依托学校和社区两块阵地,切实推进德育创新,着力提高德育实效,使青少年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人格得到教育。 2. 立足于教育,做好家庭亲情大文章。按照家庭德育教育贴近家长、贴近孩子、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一是依托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二是创办“亲子俱乐部”,营造亲情乐园。三是体验日常家庭,培养传统美德。 3.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4.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从预防和教育入手,二是从家庭和学校入手。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免受犯罪侵害。...查看原文
7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的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旨在消除犯罪未成年人不良影响,为其顺利回归社会提供机会,减少社会对立面,有利于社会长久稳定。但该制度仅适用于轻罪,对于重罪不适用。同时,未成年人的行政处罚记录和刑事立案等信息也需保密。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旨在消除犯罪未成年人不良影响,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提供机会,同时减少社会对立面,有利于社会长久稳定。然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仅适用于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罪行较轻的情况,对于抢劫、杀人等重大犯罪则不适用该制度。同时,根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非有法定事由,不得公开未成年人的行政处罚记录和被刑事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不起诉或因轻微犯罪被判处刑罚的记录。因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可以封存,但需要注意适用条件和保密原则。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消除犯罪未成年人的不良...查看原文
词条目录
看完词条还不懂,在线问律师吧
3分钟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