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标侵权案件中,侵权人所经营的全部侵权商品(已销售的及库存的)均应计算非法经营额。对于生产、加工商标侵权商品的其非法经营额为其侵权商品的销售收入与库存侵权商品的实际成本之和;对于侵权人的原因导致实际成本难以确认的,视其库存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的销售单价之乘积为实际成本;没有销售单价的,视其库存商品的数量与被侵权人的同种商品的销售单价的乘积,为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对于经销商标侵权商品的,其非法经营额为其所经销的侵权商品的销售收入与库存侵权商品的购买金额之和;购买金额难以确认的,以其库存商品的数量与被侵权人的同种商品的销售单价的乘积为库存商品的购买金额;对于侵权商品的成本或购买金额高于销售收入的,其非法经营额则为该商品的成本或购买金额。
关于商标侵权案件罚款金额计算方法问题的批复
1、加工企业开展来料加工业务所获加工费,相当于商品经营者的销售收入,不应计为所获利润,而应计为经营额。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三条第二款所指所获利润,一般是指销售收入减去成本以及已缴纳的税金。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投机倒把违法违章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工商检字(1989)第336号〕,仅对投机倒把违法违章案件非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做了规定,并未涉及商标侵权案件中的经营额或利润的计算方法。由于案件性质的不同,该通知所规定的非法所得的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商标侵权案件中的非法所获利润或非法经营额的计算。
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所获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减去已交税金。对生产、加工商标侵权商品的,其非法经营额为其侵权商品的销售收入与库存侵权商品的实际成本之和。
对于侵权人原因导致实际成本难以确认的,视其库存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的销售单价之积为实际成本;没有销售单价的,视其库存商品的数量与被侵权人的同种商品的销售单价的乘积,为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成本或购买金额高于销售收入的,其非法经营额则为该商品的成本或购买金额。
来料加工企业加工费相当于销售收入即经营额。
商标侵权案件一般可使用哪些法律维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所有人在自己的商标权遭受侵害时,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来维权。这是一部法律,对商标的相关知识都规定得很清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商标所有人在商标被侵害时,商标所有人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了用《商标法》外,还可以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部司法解释来维权。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商标所有人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维护商标权益,会向执法、司法部门提交相应的证据,商标所有人也可以借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条款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是一部司法解释。
相关的受害人员还应积极的提供这类案件的案件证据,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外,也可以方便这类案件的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审理。对这类受害企业和个人进行相关的赔偿,赔偿的经济数额根据这类相关的损失进行相应的确定。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